本文目录
1、问题一:中国古代客栈名称有哪些,越多越好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商业兴盛和交通发达,“民间”旅馆渐渐兴起。这些旅馆最初叫“客栈”或“旅店”,食宿不分,主要为商人服务。
2、西汉时期,旅馆的范围得到扩大。西汉首都长安,馆舍星罗棋布,不公有供各地客商住的“郡邸”,还有供外宾居住的“蛮夷邸”。
3、据《旧唐书・太宗本纪》载:唐太宗即位后,恢复了地主官朝觐制度,为使官员住宿方便,下令建造“邸第三百余所”。当时,水陆驿道纵横交错,每隔30里就有一所驿站。全国共有驿站1639所,以首都长安为中心驿道,四通八达。
4、后来,又在少数民族地区修建了一条“参天可汗道”,沿途增设了68所驿站,以供来矗使者食宿,羡慕出现了银牌制作的驿站专用凭证。当时还按宾客的国籍或民族,分设国家宾馆,由鸿胪寺属下的典客署负责管理接待和迎送。
5、到了元代,旅馆已成为最兴旺的行业之一,甚至出现了皇家开办的旅馆。
6、明清时,“驿”在京被称为“会同馆”。光绪初年,北京共有会馆367所。1927年后,专门接待国外旅游者的旅游饭店出现在上海、北京等大城市中。同时,服务热情周到的民间也大量出现。
7、问题二:现在的酒店在古代称为什么?拜托了各位谢谢官方:驿站民间:客栈、酒楼、饭庄、客店
8、问题三:古代饭店叫什么客栈为古代酒店的称号,人们在出外远行时便会找地方投宿,而提供这些地方供人暂住的就称为客栈。是为了满足人们外出郊游或远行的需要而出现的。设备较简陋的旅馆,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现在客栈一词已由现实的东西转为聚脚地的代名词,现在网络上的聊天室或讨论区亦有称为客栈
9、问题四:古代最早什么时候有酒店的?酒店最早始于殷商时代,叫做驿站,是官办的,是酒店的最初雏形。
10、问题五:中国古代有什么有名的酒楼?月扬楼太白楼黄鹤楼醉仙楼
11、问题六:现在的宾馆在古代叫什么?客栈,驿馆
12、问题七:古代饭馆包房叫什么名字雅间
古人对万物的雅称美到极致----《酒店》
1、【客栈】:古代酒店的称号。设备比较简陋,有的兼供客商堆货并代办转运。
“船已到了上海,泊了码头,一班挑夫、车夫,与及客栈里的接客伙友,都一哄上船,招揽生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一回
2、【旅馆】:供旅游者或其他临时客人住宿的营业性的房子。“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一年将近夜,万里未归人。
——唐·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京兆尹袁逢於旅舍阅参车三百馀两,皆金银锦帛珍玩,不可胜数。”——《后汉书·宦者传·侯览》
“行当秒岁,通津加叹,旅舍伤怀。”——唐·温庭筠《上首座相公启》
4、【旅店】:供旅行者休息或住宿的小旅馆。
“旅店开偏早,乡帆去未收。”——唐·项斯《晓发昭应》
“烟凝山紫归鸦倦,路远行人投旅店。”——《西游记》第十回
“春堤缭绕水徘徊,酒舍旗亭次第开。”——唐·刘禹锡《堤上行》之三“门连酒舍青苔滑,路近沙汀白鸟分。”——宋·张咏《贻傅逸人》
6、【蛮夷邸】:古代供来朝邻族、邻国的使者所住的馆舍。“遂斩焉书、尉黎二王首,传送京师,悬蛮夷哪。
7、【四夷馆】:北魏时在洛阳城南所设的宾馆,以居四邻各国来归附的人。
“永桥以南,圜丘以北,伊洛之间,夹御道有四夷馆。”
——北魏·杨街之《洛阳伽蓝记·龙华寺》
8、【来宾馆】:十六国时期前秦专门用来接待远方来客、
东晋永和十年(354),以乞没军邪遣子入侍,苻健遂下令于长安平朔门置来宾馆以处之,后遂用以接待远来的诸侯首领及来使。
9、【驿站】: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及往来官员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天师乘鹤驾云,先到京师。臣等驿站而来,才得到此。”——《水浒传·楔子》
10、【邮亭】:古代传递信件的人沿途休息的地方。
“过其县,桥梁邮亭不修。”——《汉书·薛宣传》
“邮亭一萧索,烽候各崎岖。”——唐·元镇《酬乐天东南行诗一百韵》
11、【栈房】:旅馆,客店。“当下刘学深同了贾姚四位,先回栈房。”——《文明小史》第二十回
12、【打铺】:指搭置临时性的床铺。“且告施主,见赐一束草儿,在那厢打铺睡觉。”—《西游记》第五十六回
13、【逆旅】:客舍、旅店。“宿于逆旅。”——《庄子·山木》“今虢为不道,保于逆旅。”——《左传·僖公二年》
“某年南宫奏名,方待廷试,有士人同寓旅邸。”——宋·郭象《睽车志》卷五“千里独行,方悲寂寞,何期旅邸,得遇故人。”——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马当神风送膝王阁》
15、【邸店】:古代兼具货栈、商店、客舍性质的处所。“及上役既毕,则房廊斑店,作践狼藉。”——宋·苏轼《申三省起请开湖六条状》“错过哪店,特来借宿。”——《警世通言·拗相公饮恨半山堂》
16、【客邸】:客居外地的府邸;客舍。
“别来客邸空翘首,细雨春风忆往年。”——唐·唐彦谦《寄友》诗之一
17、【邸舍】:战国时的诸国客馆。也指客店;客栈。“文姜自留邸舍,闷闷不悦。”——《东周列国志》第十三回
“有旅人食於哪舍,误遗银而去。”——宋·张知甫《可书》
“驿馆残钉曙色分,马驮残梦走跋。”——元·王恽《仪封道中》
19、【驿舍】:供来往人员住宿的房屋。也泛指旅店。“记谷口园林,当时驿舍,梦里曾游。”——宋·张孝祥《木兰花慢》
“月明野店闻鸡早,花暗关城匹马迟。”——唐·牟融《送罗约》“村春千涧落,野店四山齐。”——元·萨都刺《宿大横驿》
21、【道店】:指开在路旁专供旅客食宿的小店。
“永嘉僧如胜,与乡僧行脚至临安,憩道店。”
—宋·洪迈《夷坚丁志·僧如胜》
22、【行馆】:旧时官员出行在外的临时居所。
“我见行馆沙市傍,市上桃花照春浪。”——明·袁宏道《自从行别袁水部》
23、【下处】:住所;临时歇息的地方。
“下处已有,俟公到修治也。”——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刘武忠书简帖》
24、【客店】:规模较小的普通旅店。
“高置寒灯如客店,深藏夜火似僧炉。”
一唐·白居易《闲夜咏怀因招周协律刘薛二秀才》
25、【客舍】:供旅客投宿的处所。
“渭城朝雨港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6、【客馆】:接待宾客的处所。亦指旅店。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马矣。”——《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边城细草出,客馆梨花飞。”——唐·岑参《河西春暮忆秦中》
27、【酒楼】:供饮宴用的店铺,又称酒肆、酒舍、酒店。“不用开书帙,偏宜上酒楼。”——唐·张谓《同王微君湘中有怀》
“晓入屠肆,春游酒楼。”——唐·皇甫松《大隐赋》
1、三千多年间古代的酒店客栈就出现了馆、驿、舍和店等称呼,这四个类别和几十种称呼或名号,可以说是形成了一部旅馆名称的变化史。
2、在中国古代,有各种不同类型的酒店,也有不同的名称。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制度建设和生活习惯以及人们对酒店的认知和了解的不同,古代酒店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叫法。
3、一、在商朝后期,各地出现了许多“客舍”和“客馆”,用以满足各地商人的需求。在周朝,为了方便诸侯国向朝廷朝贡,在主要道路上修建了客舍。根据周礼上的记载,在首都外的大街上,每隔十英里就有一个“庐”,为路过的客人提供食物和饮料。每三十英里就有一个“路室”,每五十英里就有一个可以提供食物和住宿的“候馆”。周王室还设置官员管理客舍。
4、二、在春秋战国时期,“旅馆业”引起了当时统治阶级的注意。商鞅变法中规定,如果旅客没有证件,店主擅自留客住宿就会受到惩罚。建立于秦汉时期的“驿传”是一个酒店的名字,用来发送邮件和官方文件,并可以让来往的官员们住宿。在汉代,酒店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长安修建了一百四十多座“郡邸”,还修建了供外国使臣和商人居住的“蛮夷邸”。
5、三、在魏晋时期,晋武帝曾经亲自参与了对旧酒店的整顿。在晋朝,从京都到各县每四十英里就有“驿”,每二十英里就有“亭”,这些不仅供路过的官员居住,而且还供老百姓居住。
6、四、在南北朝时期,出现了一种新型的旅馆——邸店。邸店是一个集住宿、存货和买卖于一体的住所。当时,洛阳还开放了“四夷馆”,招待周边国家前来朝贡的使者或商人。隋朝建立了“典客署”,“典客署”是用来招待来自西部地区和日本等国家的商人和使者的。